对于如此涵盖东西方设计各层面的展览,“上海设计10x10”展览总策划、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陈青认为,展览包含了全球文化和在地文化的特征,有文化多元下的语言碰撞、也有语言的现代性的本土化转译。她也希望展览成为高校美育“小课堂”和社会美育“大课堂”。
在这样的选择模式下,此次展览集结了近两年全球优秀的设计作品,涵盖了海报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体验设计、建筑设计、包装设计、品牌形象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多个类别。
展览位于中华艺术宫B1层展厅,循着手扶电梯往下,电子屏上播放着的炫目动态海报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活力,在动感的节奏中,感受到一种随着生活节奏和电子媒介改变带来的设计方向的变化。
“动”在更广泛意义上是元宇宙、人工智能在设计界被广泛关注,在有101年历史的纽约ADC大奖(其获奖者包括美国设计师诺曼·洛克威尔、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评选中,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独立的学科。纽约ADC年度设计大奖主办方的首席运营官Yash Egami在视频中提及了科技带来的设计改变,但她同时建议年轻设计师,不要忘记工艺的重要性。“你若有一个好的想法,却没有好的执行,可能无法走得很远。无论是实体作品还是数字作品,都是如此。”
在此次纽约ADC大奖的展出作品中,陈青尤其提到了一组名为《科学》的摄影,其作者来自巴西。作品拍摄了显微镜下色彩丰富的细胞,并以“有科学本身不知道的科学”的诠释表达当下对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也希望更多人从不同角度看待世界。这件作品与“10×10展”的海报有着不谋而合的碰撞,一静一动恰好表现了好的设计在没有动静之别。
芬兰拉赫蒂海报三年展自1975年开始举办(先为双年展,2014年改为三年展),此次选择展出的海报,带着简明清晰、让人会心一笑的表达。“海报设计师是故事的讲述者,海报可能看起来不是高雅艺术,但包含了‘礼仪举止’。”佩卡·洛里说,“我的格言是:少就是多。保持简单hth华体会。在做设计前先要分析,想一想为什么,怎么做,海报的受众群体是谁。”
“上海设计‘10×10’”已举办四届,集结了遍布世界各地、历史悠久、跨越大洲、拥有影响力的21家设计大赛组织及设计机构,隔年分别举办“大奖展”和“设计高峰会”。通过展览、论坛、出版等不同维度,与世界顶尖设计大赛组织及设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据陈青介绍,上海美院与21家中外机构合作源于中国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林磐耸,他参与很多国际交流活动,对中国现代设计有重要的传播作用,同时也是上海美院的特聘教授hth华体会。正是在他的牵线年,上海美院吸纳国际设计资源,将国际设计大奖的评委请到上海。“大学为设计行业带来了学术的氛围,各国际设计大奖的主席和评委带来设计语言、趋势,走向,与学院交流,构成一个共同的多元构建hth华体会。”
张景春,《MO MOVE 火柴盒》,中国,包装设计,GDC设计奖(中国)-专业组金奖
STUDIOWMW,《分享鲜花的喜悦》,中国香港,包装,MDA澳门设计大奖-李在敏评审大奖-公开组包装设计金奖
展期内,上海美术学院还将举办专题论坛,邀请10个参展设计大赛组织的代表发声。十位设计大家将围绕获奖作品的评选标准;近年来参赛作品所呈现的设计趋势、设计大赛将如何推动新兴设计方向的发展;未来设计的样子等话题展开讨论。以此,形成“上海设计”与全球顶尖设计群体的专业对话,促使“全球设计上海发声,未来设计上海发生”。hth华体会hth华体会hth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