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研发成果和质量hth华体会首个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发布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03-19
 3月18日,由中国医药会计学会和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数字财税研究院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首创的国内第一个以医药企业为研究对象的研发指数——“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在北京发布。  该指数突破以往只关注研发投入和研发数量,对研发产出,尤其是高质量研发产出关注度不够的惯性思维,将整个医药行业分为器械类和非器械类hth华体会,从研发投入、研发成果、研发质量、研发支持(非器械类将研发成果分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

  3月18日,由中国医药会计学会和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数字财税研究院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首创的国内第一个以医药企业为研究对象的研发指数——“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在北京发布。

  该指数突破以往只关注研发投入和研发数量,对研发产出,尤其是高质量研发产出关注度不够的惯性思维,将整个医药行业分为器械类和非器械类hth华体会,从研发投入、研发成果、研发质量、研发支持(非器械类将研发成果分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四个主要维度分别选取约20项具体指标进行构建,每项指标的数据均源自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数据具有100%的可验证性。

  从指数上可以看出2013-2021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指数以及各公司具体排名情况。从器械类和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均可以看出,2013年至2021年间,上述两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平均值和中位数整体均呈缓慢上升趋势。

  但同时从数据也可以看出,我国医药企业的创新水平与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的一流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高速增长,但高质量的研发成果仍然不多。

  以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来看,平均值从2013年的60.673上升至2021年的61.146;最大值从2013年的65.485上升至2021年的78.252;最小值历年均为60.000。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占全样本比重12.6%的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的研发指数均为最低值,表明该部分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并无任何本指数所定义的研发活动(包括研发投入、研发成果、研发质量和研发支持)。

  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首倡者、课题负责人,国药集团总会计师,中国医药会计学会会长杨珊华表示,市场经济是必须要有投入产出的,必须要讲研发的成果、质量和效率,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hth华体会,指数考核指标的设定,非常符合这个基本逻辑,能起到全面正确地引导企业研发的作用。他介绍,该指数的构建遵循几个基本原则:能有效促进医药企业研发创新,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能直击我国医药企业研发痛点,有效弥补既有研发评价体系的不足;全面科学多维分类构建,数据获取可验证;指数应用简便易行,政府、社会、企业使用方便。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数字财税研究院院长姚立杰:应真正把创新质量放到重要位置上考核

  新京报:从2013年到2021年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的变化,能看出一个怎样的趋势?

  姚立杰:总体还是向好的,无论是从平均值或是中位数的角度来看,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都是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比较大的问题是研发成果方面。从年度数据上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非器械类的上市公司,并没有任何相关的研发成果。我们都知道,非器械类医药企业的研发成果主要是创新药和仿制药,实际上,约73.8%的企业在我们的样本期间里,是没有创新药和仿制药获批的。

  我们推出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所要追求的价值观就是,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创新研发评价更应该注重研发产出,尤其是高质量的研发产出。这个导向很重要,导向起到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如果只重视投入,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骗补”等伪创新,企业难免会陷入短期主义,导致热门领域扎堆,基础性研究和高端产品研发无人问津,产业创新失衡等。

  另外,我们发现非器械类医药上市公司历年的研发质量,是呈一个弱下降的趋势。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两方面,一是医药企业要出好药或好的医疗器械,二是这些好药和好的医疗器械质量必须过关。所以质量维度就非常关键。通过这个指数,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未来无论是在政府的政策制定方面,还是企业的hth华体会内部考核方面,都应该真正地把创新质量放到重要位置上来考核。

  新京报:以非器械类医药企业创新指数来看,比如2021年,排在首位的企业研发指数最高值是hth华体会78.252,这个数字放在全球来比较,是一个怎样的水平?

  姚立杰:2021年研发指数排在首位的是恒瑞医药,我们也看到全球医药智库信息平台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发布的《Pharma R&D Annual Review 2022》报告中,按照临床研发规模评选出了全球TOP25,恒瑞医药位列第16。在研发方面,恒瑞医药已经做了一个比较好的榜样,所以我认为,如果有越来越多像恒瑞这样的头部企业能带领医药企业一起前行,我们的医药行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从我们排名前十的企业来看,头部企业研发领先的驱动因素有所不同。另外,头部企业与腰部企业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但我们坚信,只要未来的体制机制,尤其是在创新评价、国家政策导向方面,从注重研发投入向注重研发产出,尤其是高质量研发产出转变,对于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会有更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也希望更多的政府机构能够关注我们的指数,透过该指数的区域排名以及驱动因子分析等情况,各级政府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地医药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提高相关政策制定的精准性。虽然这个指数主要评价的是上市公司的研发情况,非上市公司也可以借鉴我们的指标体系,来考核内部的研发情况,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新京报:为何这次发布的指数,要着重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研发质量和研发支持这四个维度来构建医药研发评价体系?

  姚立杰:目前我们对于企业创新的关注点还主要集中在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抑或是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标准等均体现了这一点。这种重研发投入、轻研发产出,重研发数量、轻研发质量的现象,不利于引领我国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这次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的发布,会对医药企业的创新发展带来哪些积极作用?

  姚立杰:我们这个指数的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有信息披露的要求,但指数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上市公司。一方面,非上市公司如果有意愿激励hth华体会内部创新,完全可以利用它所掌握的本公司数据和研发情况,借用我们的框架和理论模型,来评估自己企业的研发痛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自己企业需要的研发考核激励机制。

  另一方面,指数也有助于企业降本增效。其实现在很多上市公司自己也在做数据收集的工作,它们也希望能了解到国际领先的企业以及自己的竞争对手现在的研发情况、自己企业的排名和不足等hth华体会,通过这些情况来制定企业未来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和战略目标。现在我们不仅做了,还做得更全,我们的数据囊括了所有中资医药上市公司,这对于企业降本增效有着实实在在的意义。

  透过该指数,不仅可以科学、系统、全面地评价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研发水平,为我们认识医药企业研发工作特征、评价医药企业创新能力、把握医药企业投资价值提供了有用的分析工具,也有助于进一步引导资源配置,让真正做高水平、高质量创新的企业吃下“定心丸”,让更多创新效率高的企业,尤其是高质量创新效率高的企业的价值被市场所认可,营造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良好氛围,从而形成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